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技術文章 > 2種退耕還林效果的對比
2種退耕還林效果的對比
退耕還林是保護土壤肥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實行退耕還林之后對土壤的肥力與水分的提升有著很大的好處,這個地方我們可以借助土壤養分速測儀跟土壤水分儀來進行檢測測定。退耕還林的方式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有人工造林跟依靠自然力來進行,這兩種方式有什么區別呢?哪一種方法對退耕還林效果更加明顯呢?今天我們來說說2種退耕還林方式效果的對比。
1、退耕后,人工造林加封育流域比單純依靠自然力進行封育的流域土壤養分含量相對更高些,人工造林土壤出現酸化傾向。土壤全氮、全磷及全鉀含量在人工造林流域中呈現隨土壤深度加深而先降低后增加的變化趨勢,而在自然封育流域中則表現出隨土壤深度加深而先增加后降低的變化趨勢。
2、土壤組分有機碳表現為兩種恢復方式下均是輕組中有機碳含量比重組中有機碳含量高出約1倍,而土壤中重組有機碳含量是輕組有機碳含量的近20倍,說明重組組分是土壤中重要的有機碳庫。輕組分中有機碳濃度雖然很高,但占總有機碳的比例很小,只占總有機碳的3%~6%。人工造林流域內重組和輕組有機碳含量均低于自然封育流域,且二者間土壤輕組有機碳含量為表層差異最大,而中下兩層差異較小。3個土壤深度內人工造林流域土壤組分有機碳的變異系數均大于自然封育流域的。
3、從目前恢復的土壤全氮、全磷以及全鉀的積累方面來看,該區人工造林的恢復方式要優于自然封育的恢復方式;而從土壤有機碳的積累方面來看,則是自然封育的恢復方式更優。由于本研究時間、空間尺度都較小,結果的外推和應用還需要進一步的檢驗和研究。
總體來說,兩種恢復方式下的變異系數均大致表現為:全氮>全磷>全鉀>pH值,且在各土層深度范圍內均為表現為人工造林流域的變異性大于自然封育流域。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緩解農藥殘留的一點建議
- 下一篇:作物根系受土壤水分養分的影響


